您好,欢迎进入君山文化云,享受更多文化

首页

文体资讯

直播点播

数字展览

活动预约

场馆预订

文化培训

文化非遗

文化讲堂

志愿服务

720导航

湘剧(涟源)

类别: 传统戏剧
级别: 省级
批次: 第二批
非遗代表人:
地址: 中国,湖南省,娄底市,涟源市
收藏     分享按钮
非遗详情

保护单位涟源市湘剧院           

主管部门:涟源市文化局

  湘剧艺术,源远流长。作为湘剧的一个分支“涟源特色湘剧”,自清初开始在湘中涟邵一带流传,家喻户晓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曾是湘中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,影响极其深远。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,涟源湘剧艺人积极参加田汉组织的抗日宣传队,创作演出《梁红玉》、《土桥之战》、《湘北大捷》等抗日剧目,受到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三厅厅长郭沫若的高度评价。为抗战的胜利,做出过应有的贡献。

  涟源位于湘中腹地,历史上隶属长沙府的安化、湘乡两县。据老艺人口述,康熙三年(1665)年就有湘剧班社在湘中地域的祠堂、庙宇等场所及大户人家的喜庆聚会上演出。嘉庆道光年间,原安化常安乡(现涟源桥头河)车田廖家人,廖光台、邱泰山、肖国群等从浏阳回乡组建湘剧“国庆班”,在湘中一带演出,并传艺带徒,使湘剧班社不断增多。晚清到民国,班社增至十多个。当时较著名的有“湘华”、“庆华”、“春台”、“春和”、“楚华”等班社,演出地域也伸展到娄底、安化、湘乡、宁乡、邵阳、新化、益阳等地的城乡。同时出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,如廖光台、邱泰山、刘少林、吴石生等。

  解放后,1950年,由当时的安化县蓝田镇工商联邀集已散班的“春和”、“春台”、“楚华”三个湘剧班社的三十多人组成蓝田人民戏院。1952年涟源建县,蓝田人民戏院便更名为涟源县湘剧团。1987年新剧院建成,又更名为涟源市湘剧院。

  湘剧有着丰富的唱腔,分为高腔、弹腔、昆腔、低牌子四大类。“涟源特色湘剧”以高腔、弹腔为主要声腔,融入梅山山歌的音乐元素,使演唱别具一格,更为娓婉动听,具有浓厚的当地生活气息。

       湘剧有近千台传统剧目,其中有大量的优秀传统剧。著名的十大连台十大记,如《拜月记》、《琵琶记》、《荆钗记》、《精忠传》、《杨家将》等。近几十年我院创作了三十多台现代剧,其中大部份获得过省市文化部门奖励。如《桃李争》获省洞庭之秋艺术节二等奖,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剧,在全省拨映。《热土忠魂》获省“田汉新剧目奖”、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“双百场”演出奖(其它详见附件)。

  涟源湘剧院成立五十多年来,面向基层,面向农村,共演出六百多个剧目,演出地域遍及长沙、株洲、湘潭、邵阳、衡阳、益阳、娄底的广大城乡,所到之处深受观众欢迎。

  近年来,由于各种因素的冲击,加上经费不足,服装、设备难以更新,待遇低,人才流失,行当不齐,后继乏人。有濒临消亡的危险。目前娄底市已将“涟源特色湘剧”列入市级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涟源市同意实行政策性倾斜。

非遗图片

暂无图片

评论
地址:君山区君山大道0483号    联系电话:0730-8174939
备案许可证:湘ICP备19006154号-2;岳阳市君山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
公安备:  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0977号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