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进入君山文化云,享受更多文化

首页

文体资讯

直播点播

数字展览

活动预约

场馆预订

文化培训

文化非遗

文化讲堂

志愿服务

720导航

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

类别: 传统舞蹈
级别: 省级
批次: 第三批
非遗代表人:
地址: 中国,湖南省,邵阳市,洞口县
收藏     分享按钮
非遗详情

      “棕包脑”是一种古老的瑶族祭祀舞,有近千年历史,主要流传在洞口县长塘瑶族自治乡、罗溪瑶族自治乡、月溪乡等瑶家山寨。据《宝庆府志》记载,“宋熙宁五年(公元1074年)开梅山,瑶人以‘棕包脑’装扮梅山鬼神袭官军。”

  “棕包脑”舞还有个神奇的传说,在很久以前,长塘山上住着位美丽的瑶族女人,一次在采摘山果时,被凶恶的山鬼掳走。她儿子长大后,决心救出母亲,他拜倒立梅山张五郎为师,苦练擒鬼除魔本领。为了不让山鬼察觉,他用棕片包脑,腰扎万年长青藤和棕叶,隐身山林,经历千辛万险,在三峒梅山的帮助下,终于打败山鬼,救出母亲。为了颂扬祖先寻母救母孝母的大爱美德,长塘、罗溪、月溪的瑶族后人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跳起“棕包脑”舞,歌功颂德,祈福未来。

  “棕包脑”舞源自雪峰山地区流行的梅山祭祀活动,舞蹈动作以摆首、甩臂、舞棍、扭腰、跺脚、左右顿步为主,简练干净、粗犷有力,充分展示了瑶族人民坚强刚毅、不畏强暴的性格和特点。

  “棕包脑”舞地方民族特色鲜明,乡土气息浓郁,对研究湘西南地区民间文学、民族学、民俗学和瑶族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  “棕包脑”舞蹈的发掘对我们去追索、探讨古朴的瑶族舞蹈及古代武舞的渊源、发展、演变很有意义。

  “棕包脑”舞蹈对研究梅山文化和傩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
非遗图片

暂无图片

评论
地址:君山区君山大道0483号    联系电话:0730-8174939
备案许可证:湘ICP备19006154号-2;岳阳市君山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
公安备:  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0977号

回顶部